下列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中,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程度提高的是
①租调制 ②两税法 ③一条鞭法 ④摊丁入亩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记载某一制度的特点时写到“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贤”。这一原则的优势在于保障了 ( )
A.皇权的稳定性 | B.继承权的确定性 |
C.血统的纯正性 | D.分封的科学性 |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该制度 ( )
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
B.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 |
C.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 |
D.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
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
B.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
C.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
D.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