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为研究酶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材料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操作 |
方法 |
观察结果 |
Ⅰ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Ⅱ |
常温下加铁离子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Ⅲ |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而大 |
Ⅳ |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同自然分解一样 |
A.Ⅱ和Ⅳ说明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 | B.Ⅱ和Ⅲ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 |
C.Ⅰ和Ⅲ说明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 | D.Ⅰ和Ⅳ说明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新疆某地发生蝗灾时,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
C.在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据报道,科学家分离出一种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超级抗体”,这项发现可能成为研制通用流感疫苗的转折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级抗体”可能来源于记忆细胞 |
B.“超级抗体”参与细胞免疫 |
C.注射“超级抗体”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 |
D.抗体可能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 |
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