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I.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维
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我国科学家独
创的一种转化方法是___                    _。
(2)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
目的基因,、该技术利用DNA复制的原理,将基
因的竣纾酸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其数缝呈指数增长。
(3)图中__         __   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抗生素基因的作用是作为_                 ___,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Ⅱ,下图是牛胚胎分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时期的胚进行操作。
(5)在对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Ⅲ.科学家从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细胞质基因中的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6)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___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与细胞的功能相似。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殊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等功能。
(2)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3)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一)所示:

(1)恩格尔曼的实验所用材料中,水绵叶绿体中含有的4种色素分别为:,好氧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两点)
(2)科学家恩格尔曼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二)所示区域。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某研究人员利用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选育硝酸还原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活性低的突变细胞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曼陀罗细胞中的相应基因经指导硝酸还原酶的合成。
(2)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基因中的。用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容易发生上述变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处于的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3)紫外线处理曼陀罗愈伤组织后,筛选目的细胞。
①硝酸还原酶可以将KClO3还原成对细胞毒性较高的KClO2。在添加一定浓度KClO3的基本培养基上,存活较好的是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低)的细胞。
②经①步骤筛选出的细胞重新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变到与同样培养的正常细胞相同的水平,其余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仍维持在原水平。此结果表明硝酸还原酶活性受环境条件和的共同作用。
③经①步骤筛选存活下来的细胞(能/不能)确定均为硝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的细胞。
④进一步对①步骤筛选的细胞进行理化指标测定。

某二倍体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右表,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定律。

表 F2性状统计结果
编号
总株数
可育∶不育
1
35
27∶8
2
42
32∶10
3
36
27∶9
4
43
33∶10
5
46
35∶11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右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个正常的四分体;(时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8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③据表2可知,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
(2)实验二:提取实验一处理n天后各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将其用A类大鼠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处理,之后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各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对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经A类大鼠细胞表面某些蛋白质处理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强弱)。

①CO2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
②与G1组相比,G2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对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作用。
(3)实验三:机体中的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和Th2两类细胞。Th1分泌的蛋白IFN-γ、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测定实验一处理n 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
表3 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

组别
IFN-γ mRNA相对含量
IL-4 mRNA相对含量
G1
1.490
0.887
G2
0.705
1.741
G3
0.630
2.039

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细胞,减弱了T细胞分化成为细胞。
(4)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导致其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