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引起图中指标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第一世界大战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经济体制 |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的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业”的口号,这表明
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
B.洋务派已明确“富”与“强”之间的辩证关系 |
C.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
D.洋务派把建设军事工业放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