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
读下图所示邮票,该邮票所反映的历史重大事件标志着
A.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
B.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西安事变时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四川省松藩县川主寺镇的元宝山顶立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而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 |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
我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乙丙丁戊 | B.甲乙丙戊 | C.甲乙丙丁 | D.甲乙丁戊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 |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