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淙淙流水( cóng)令人发指(fà)怏怏不乐(yàng)一抔黄土(póu) |
B.一哄而散(hòng)堙塞不通(yān)揾英雄泪(wèn)拾级而上(shè) |
C.满身铜臭(xiù)力能扛鼎(káng)泥古不化(nì)文以载道(zài) |
D.呕心沥血(ōu)以酒酹月( lèi)一蓑烟雨(suō)并行不悖(bèi) |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反映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 B.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C.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 D.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
一百多年来对义和团评价的起伏,折射着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的涨落。下列关于义和团的研究评价文章可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是
A.一场带有盲目排外但正义的反帝爱国运动 |
B.一场“迷信”、“蒙昧”充斥的反现代化运动 |
C.一次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集中爆发的英勇斗争 |
D.一场不遵守与各国外交盟约的农民发动的暴动 |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本文化交流史》记载,明朝时期,日本贡使朝贡中国物品中,日本刀在日本国内每把市价八百至一千文,而明朝给付每把五千文,差价高达五倍。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A.促进了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 B.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价值 |
C.有利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 D.中国对日本商品需求量大 |
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 |
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位于北京南端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明清皇帝到天坛祭天,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B.孟子的“仁政”学说 |
C.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 D.朱熹的“天理”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