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⑴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有___个着丝粒。
⑵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_____。
⑷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到第二个周期的中期,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___条链含有放射性。
⑸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在细胞内的中进行。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碳主要以________
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5)从上图可知,减轻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H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行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地区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是处于平稳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
(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
水藻数目。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海鸟 | B.水绵 |
C.水藻 | D.腐生细菌、真菌 |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
营养级。
(2)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企鹅,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企鹅的种群数量大约为只。
(4)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将。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非生物因素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m 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8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 有机物/% |
6.5 |
3.8 |
2.5 |
落叶 树 |
15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含氮量 /mg·kg-1 |
9.4 |
4.5 |
2.4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演替将向方向发展。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