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36~38题。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
C.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
此地区可能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某省区
A.a省区一东部地带 | B.b省区一中部地带 |
C.c省区一中部地带 | D.d省区一西部地带 |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点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5时30分,据此判断26-28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A.3:30 | B.7:30 | C.11:30 | D.13:30 |
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A.9小时 | B.11小时 | C.14小时 | D.16小时 |
这一天,P城国旗杆的杆影朝向与长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A.西北—北—东北长—短—长 | B.西北-北-东北 短-长-短 |
C.西南-南-东南 长-短-长 | D.西南-南-东南 短-长-短 |
下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东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 km。据此回答23-25题。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A.40°W | B.20°W | C.160°E | D.170°E |
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A.0°经线 | B.150°W | C.180° | D.40°E |
若此时图中⑤地为10时,则⑤地的昼长为
A.2小时 | B.4小时 | C.8小时 | D.14小时 |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0~22题。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 B.125°E | C.115°E | D.110°E |
该日可能在()
A.11月 | B.9月 | C.7月 | D.5月 |
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
下图为地表甲、乙、丙、丁四点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地方时最晚 |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大 | C.丙地距地心最远 |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慢 |
当晨昏线通过甲、乙两地时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B.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
C.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5-17题。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一直沿正东方向 |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
①地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