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拟预算财政赤字10500亿元。据此回答13—15题。
13.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
A.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B.扩大商品进口的数量和规模
C.扩大商品出口的数量和规模 D.减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4.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B.财政赤字代表亏损,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财政赤字一定引发通货膨胀
15.下列属于宽松的财政政策的有

☆
①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②减发国债 ③降低税率 ④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
|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
|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
|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抵制英语的影响 |
“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
2015年前二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建设我国文化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 A.①→③→④→② | B.④→①→③→② |
| C.①→②→③→④ | D.③→④→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