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沙丁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沙丁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主要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如果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则效果适得其反。材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对立统一中, 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②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把握好度
③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
|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
|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
| 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
|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法国人大多以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等为自豪,他们把这些文化遗产以“国家”的名义免费向公众开放,使每个人都认识到“文化遗产就在我身边”。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 )
| A.能保持自己思想文化上的独立,拒绝外来文化 |
| B.能让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 C.能使自己民族文化不被世界文化融合 |
| D.既能保护传统文化,又能形成公众的民族认同感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