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为
A.显性基因 | B.隐性基因 | C.常染色![]() |
D.X染色体基因 |
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
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
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
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
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
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 |
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
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 |
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A.0.2和0.3 | B.0.3和0.5 |
C.0.2和0.5 | D.0.3和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