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欧洲共同体形成 |
| C.日本崛起 | D.华约组织建立 |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
| A.标志着欧洲最终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
| B.欧盟实现第一次东扩,波兰、土耳其等国加入 |
| C.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是其颁布背景 |
| D.1993年正式生效,欧盟自此成立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 A.台湾问题 | B.香港问题 |
| C.中美关系问题 | D.中日关系问题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
| C.出席万隆会议时 |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