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俄“海上联合—2012” “海上联合—2013”和“海上联合—2014”三次军演获得成功。其中在“海上联合—2014”的演习中,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这主要体现了()

A.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 B.中俄两国实现军事联盟
C.国家利益推动区域合作 D.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关系

H·罗尔夫·哈宾等主编、2005年出版的《杜会市场经济辞典》中,提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逻辑是“自由+轶序”“市场+公正”。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管理作用 B.国营经济逐步占据国家经济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主要借鉴苏联 D.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推动不同文明融合

2011年,西班牙《起义报》有文章评论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风险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并且受到了新的权力极(中国、印度和巴西)崛起的威胁。”该报道()

A.证实美国已丧失世界领导地位 B.称赞发展中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C.说明中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 D.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罗斯福“新政”中的这一做法意在通过()

A.限制其他农业生产以保证棉花的生产和价格
B.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C.限产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D.缩小农业生产规模以缓和劳资矛盾

“80年代初,(苏联)计划经挤中的困难越来越多。以前,正是计划使国家实现了强有力的飞跃,得以集中力量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并使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不良趋向:高度集中、制订毫无进取心的计划、半截子工程、库存超标、计划僵硬等。”这说明()

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 B.对“斯大林摸式”要辩证分析
C.资本主义应该借鉴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D.苏联解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