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971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并批准了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大会共收到代表们针对医疗、住房、教育、安全、环保、“三农”等问题的7590件议案和批评建议。
(1)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
(2)假若你是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行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人们呼吁:“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结合材料,简述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形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语言、宗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解读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材料二:目前,文化外交已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先后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结合材料谈谈,在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拥堵正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流行病”。 在解决拥堵问题上,东京除拥有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外,在软件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硬件方面,出台了包括《公路交通法》《公路运输法》《高速汽车国道法》等法律,并严格执法。伦敦最著名的措施就是收取“交通拥堵费”,其智能交通系统非常完善,摄像头、监控仪等设备无处不在,交费网络发达,并已开发了多种功能的“电子标签”(相当于交费卡)。但伦敦交通局也承认,单靠收费来控制拥堵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
结合材料,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说明东京伦敦治理交通拥堵政策及举措的依据。
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在北京“水立方”举行,晚宴主题为“上善若水,同舟共济”。
链接一: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水通达四方,广济天下,滋润万物,APEC21个成员经济体因水而连、因水结缘。本届APEC峰会制定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北京路线图》,这将进一步促进成员之间的互通互联,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
(1)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角度,分析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对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链接二:“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无私、和合、坚韧等品质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追求;水的品性象征着君子风范,做人、处世应从善如流。水的品质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2)用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拥有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