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图中某地气候资料,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5
24.8
26.9
28.7
30.2
29.2
27.7
27.3
27.7
28.7
28.0
26.3
降水mm
0.0
0.0
0.0
2.0
12.0
592.0
682.0
487.0
307.0
61.0
23.0
2.0

 
(1)沿图中L绘制地形剖面图。
(2)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3)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主要的分布区,并说明理由。
(4)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分析原因并指出解决措施。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水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损失的50%左右。下图为我国1951-1991年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我国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国干旱灾害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⑶图中A、B、C三地什么季节旱情最严重?并分析其成因。

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阴影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2)阐释图b发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

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能源丰富区;乙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5.6的地区,防治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分布区几乎不重叠,说明了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即

A.降水量悬殊较大 B.工矿、人口分布稠稀明显
C.热量条件差异大 D.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小不同

(3)简述丁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该种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4)图中丙气象灾害名称是________,发生在______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

读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⑴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______和______。填表比较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

地区
水文特征
形成原因






(2)甲、乙两地区中,旅游业发达的是______,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3)甲、乙两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4)比较甲、乙两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