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又称反尼尔尼诺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系统与洋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气候异常,气象灾害加剧。据甲、乙两图判断11-14题:从垂直方向上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流动应为
A.东部气流上升 | B.西部气流下沉 |
C.呈顺时针流动 | D.呈逆时针流动 |
乙图为2007年8月以来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与常年平均值差异,图中反映出
A.赤道东、西太平洋海水温度相差4度 |
B.澳大利亚东、西岸水温相差1.5度 |
C.东南太平洋为一暖水区,水温高于西太平洋 |
D.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水温增幅较大 |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说法可信是
A.秘鲁渔场捕鱼量减少 | B.智利北部降水量增多 |
C.印度尼西亚降水量增多 | D.智利发生大地震 |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洋流变化相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赤道暖流增强 | B.西风漂流减弱 | C.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 D.秘鲁上升流消失 |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 | 北半球、气旋 | B. | 北半球、反气旋 |
C. | 南半球、气旋 | D. | 南半球、反气旋 |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②③⑤ | D. | ③④⑤ |
近四个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2009年2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11亿亩,重旱3137万亩,干枯421万亩,有468万人、24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小麦区受旱面积总计9430万亩。回答造成北方大范围干旱灾害和农作物死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今冬副热带高气压带偏强,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 |
B.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大,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湿度条件差 |
C.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受阻 |
D.除大气环流异常外,还与过度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浪费、污染等有关 |
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丁、丙、乙 | B.甲、乙、丙、丁 |
C.丙、乙、丁、甲 | D.丙、丁、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