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说明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
A.秦国实行军功制 | B.科举制度兴起 |
C.实行察举制选官 | D.程朱理学兴起 |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 D.加强了专制皇权 |
元朝时,管辖今山东省的是()
A.山东行省 | B.河北行省 |
C.陕西行省 | D.中书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