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元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很多科技成就应用于生产,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并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但是行业分布很均衡,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 |
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 |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