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
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与Ⅰ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
C.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
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90个 |
C.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
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下图是中心法则图解,Ⅰ~V表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能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是
A.Ⅰ、Ⅱ、Ⅲ | B.Ⅱ、Ⅲ、Ⅳ |
C.Ⅱ、Ⅲ、Ⅳ、Ⅴ | D.Ⅰ、Ⅱ、Ⅲ、Ⅳ、Ⅴ |
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B.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
C.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
D.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阔叶:窄叶=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