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③是否遵循了法律、规则和程序 ④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请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的转变体现了哪些道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从哲学上讲,共产党要“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B.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材料中“三个一致性”体现的唯物史观有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④要肯定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④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群众组织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①③④ |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这表明人民群众
A.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 | B.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D.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