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540.58 |
616.95 |
4820.26 |
1428.80 |
人均GDP(元) |
3617 |
1438 |
26692 |
6948 |
78801 |
15363 |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85.27 |
76.43 |
54.25 |
8.93 |
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 |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
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
下图是2013年2月17日中午卫星拍摄的美国南加州海岸上空形成的大气涡流。该涡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在北纬32度、西经120度附近。该大气涡流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A.热带气旋 | B.温带气旋 | C.台风 | D.反气旋 |
该天气系统对南加州海岸地区将带来
A.和风细雨 | B.狂风巨浪 | C.高温干燥 | D.阴冷雾霾 |
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单位:米)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板块是
A.甲处以东是美洲板块 | B.乙处位于大陆板块 |
C.丙处是太平洋板块 | D.丁处是南极洲板块 |
图中容易发生地震的是
A.甲、乙 | B.丁、乙 | C.丙、丁 | D.甲、丙 |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地幔被不同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
B.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最轻 |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必然抬升形成山脉 |
D.六大板块均有陆壳和洋壳 |
读“我国中部某地区等高线图”。估算三道堤坝之间的坡度(相对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约是(三道堤坝图上距离为6厘米)
A.百分之三左右 | B.百分之八左右 |
C.百分之十三左右 | D.百分之十八左右 |
图示地区有多条堤坝,其主要功能是
A.蓄水发电 | B.水产养殖 | C.拦泥蓄水 | D.修桥筑路 |
甲、乙、丙、丁四个观测地点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 | 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
C.甲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 D.乙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
甲乙家庭所在城市可能分别是
A.拉萨、北京 | B.乌鲁木齐、厦门 |
C.哈尔滨、兰州 | D.武汉、大连 |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我国发展核电可以
A.缓解热岛效应 | B.降低我国发电总量 |
C.减少碳排放量 | D.解决能源短缺 |
2013年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况是
易于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雨雪天气 | B.尘埃颗粒多 |
C.冷空气过境 | D.暖空气过境 |
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
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
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