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题。
我国某地区农业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评价类别 |
春小麦 |
玉米 |
高粱 |
|
满足程度 |
热量满足率 |
22 |
22 |
16 |
水分满足率 |
79 |
84 |
84 |
|
土壤养分满足率 |
84 |
84 |
84 |
|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
76 |
29 |
42 |
|
资源利用率 |
光照潜力利用率 |
11.3 |
4.4 |
4.5 |
热量潜力利用率 |
51.0 |
20.2 |
29.0 |
|
气候潜力利用率 |
64.2 |
24.1 |
34.7 |
|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
76.4 |
28.7 |
41.4 |
该地区发展农业产生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土壤 |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春小麦 | B.玉米 | C.高粱 | D.水稻 |
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北省 | B.广东省 | C.黑龙江省 | D.甘肃省 |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和等温线图”,图中实线表示海水等盐度线,虚线表示海水等温线。读图回答1~2题。比较海水等温线a、b、c的大小关系: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图中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 B.东澳大利亚暖流 |
C.加利福尼亚寒流 | D.日本暖流 |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C.风力侵蚀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1~3题。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 B.b点能看到m点 |
C.mn为空中索道 |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
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针、阔混交林 | D.常绿阔叶林 |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
海陆间热力环流形成的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读图回答1~2题。若近期陆地降水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A.陆地升温明显 | B.海平面不断下降 |
C.海洋持续升温 | D.大型水库建设过多 |
解决近期地面缺水,人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需水量大的工厂停产 | B.农业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 |
C.拟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 D.尽量减少水路运输 |
读某地年等降雨量线示意图,回答1~3题。丁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 B.日本暖流 |
C.东澳大利亚暖流 | D.本格拉寒流 |
乙和丙两地海拔相比:
A.一样高 | B.乙比丙高 |
C.丙比乙高 | D.无法确定 |
图中乙和丙降雨量大的原因是:
A.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 B.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
C.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 D.东北季风的迎风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