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图1~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一株高等绿色植物(I、II为其不同部位的两种组织);图2所示a、b中一半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一半为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则可以用图2中的_____(a或b)来表示图1中的_____(I或II)组织细胞的结构。
(2)图3为图2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则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2中的[  ] _____和[  ] _____中(填相应序号及名称)。
(3)图4甲表示图1植株某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乙表示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该植株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
①在图乙的a、b、c、d、e、f、g、h时间点中,属于图甲中的a状态的有_____;
②图乙中的c时间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活动状态为_____,此时该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
③图甲中的d状态,该时期细胞所处的生理活动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④图甲中释放的O2产生的具体部位为__________。
⑤图乙中的e点通常在12点左右,此时光合作用减弱,其原因是蒸腾作用强烈导致气孔关闭,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产生的ATP的速率将_____。
(4)图5所示为图1中某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则:
①该组织细胞应为图1中所示的_____(I或II)组织中的细胞。
②曲线x代表_____,曲线y代表_____。
③以x曲线为例,ac段细胞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_____。
④曲线中的cd段可表示_____期。
⑤曲线y中所代表的结构其数量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期,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⑥图2中a、b两种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之一是由于a细胞具有[  ] _____,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期,该结构会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引物的实质是,其作用是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为消除PCR扩增过程当中外源DNA污染造成的影响,应如何设置对照?
(3)构建重组质粒1、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
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下图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单倍体育种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过程 ① 是把幼小的花药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在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配制该培养基时,需要的物质应该有。(至少答三种) (2分)
( 2 )过程 ② 是花药在MS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此过程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是
( 3 )过程 ③ 是诱导再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长成的植株(不考虑核与核之间融合)是植株,其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生产上没有推广应用的价值,若要使其结子结果,可在移栽后在幼苗滴加适宜浓度的B物质,通常用到的B物质是
(4)过程②与过程③所用培养基有差异,主要是的差异。

(7分)多氯联苯是人工合成的含碳有机氯化物,用途很广(润滑油、油漆、油墨等都含有)。其是一种致癌因子。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筛选出能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

(1)配制④的固体培养基时,除添加③中液体培养基成分外,还应添加1%的____________。
(2)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⑥与⑦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法可以在④上获得单菌落。①一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⑤C.⑥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⑥
(4)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生有超过身长1/10“大嘴”的细菌,可以大口吞噬物质,于是联想到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高效降解多氯联苯等污染物。下列技术中最可能使用的是:
A、PCR技术 B、固定化细胞技术 C、单克隆抗体技术 D、基因工程技术

回答与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相关的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2)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类型是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可用反应式 表示。
(3)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右图中代表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曲线c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比曲线a大的原因是
(2)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课题是:。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3)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列举出两种)。
(4)参照上面实验,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改进后的实验数据。
(5)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