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等方法 |
B.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C.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
D.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人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对于“沉默突触”不能进行信息传递原因的表述中,科学合理的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D.突触小体中缺乏线粒体 |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
B.美洲黑人中a的基因频率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
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 |
生物体在遗传上保持相对稳定,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
B.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
C.“中心法则”所代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遗传稳定无关 |
D.20种氨基酸有61种密码子对应,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影响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在进行DNA复制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1与3或1与4或2与3或2与4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1与3或1与4或2与3或2与4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1与2或3与4之间彼此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