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分别为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
                
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海宝(HAIBAO),寓意为四海之宝,它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
(1)从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理念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150多年来,随着世博会展示重心向理念和文化的转移,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有了明确的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到“科学、文明和人性”、“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自然·技术”,再到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从中不难看出,世博会的魅力就在于其主题不断关注人类生存的家园,从而吸引着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一个地方,展示各自的产品和技艺,传诵各自的故乡和祖国,认识不同的人群和文化。
(2)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无论采用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都存在着分权和制衡。源于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今日美国政体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在美国政体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我们该如何评价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中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原则?

地铁南京南站展厅一面巨大的 “爱墙”默默注视着南来北往的乘客,这面墙上铭刻着4000多人对于爱的感悟。近看可以看到每一个句子,而离开一定距离看,4000多条爱的箴言又汇聚成六幅捧着爱心的双手画面。爱的内涵,不再局限爱情之爱,还包含了亲情友情之爱、民族国家之爱、人类自然之爱。

爱墙上有知名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对爱的感悟,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余光中“从爱出发,终会抵达”;白岩松“远看是佛,近看是爱”;敬一丹“爱是心与心的呼应”;某校初二学生“爱,就是我把大部分薯条给他,但是不介意他是不是也把大部分薯条给我”;有个一年级小学生夹杂着拼音写道“妈妈的ai,xiang可乐,甜甜的,真好he呀!”;拉贝的孙子用德文写下了“在灾难的时刻,离开朋友是不合适的。”……
请体悟“爱墙”的文化意义。
“不同的人对爱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请你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进行辨析。

材料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但是微博也出现了低俗化倾向: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借助微博传播……
材料二:社会上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选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怎样引导微博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二,探讨青年学生解决上述矛盾冲突的办法: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论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这是15年来的刑诉法“大修”,突出五大看点: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指证;死刑复核更慎重;增加技侦、密查规定;赋予律师侦查阶段辩护权,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刑诉修正草案五大变化集中体现我国珍惜生命,维护公民的权利,努力减少冤假错案的的主旨。
材料二:道路交通法处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在实践中, 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此,有人提出:只要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权威就会提高。
材料三: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看法和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的看法似乎都有所改变,从前期的“中国威胁论”开始向“利益相关论”和“中国大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领导作用论”过渡和转换。即便是没有完全脱离“中国威胁论”的思维,言语上也温和含蓄了许多。
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刑诉修正草案为什么把珍惜生命,维护公民的权利,努力减少冤假错案的作为修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有人提出:只要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权威就会提高。根据材料二,请你用“政府权威树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看法。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

阅读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图

材料二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多种途径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2010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政治透明等方面逐步得到落实。
请你对材料一中四幅画集中反映的政治现象加以简要说明。
材料二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