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近年一直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
Ⅰ近年来该市通过引进观赏植物等使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这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方案中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预期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型系统。
下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在 [ ]中填数字,在上填文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给分)请分析回答:
(1)图中A,B,C,D的物质分别是:A:,B: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和[ ]。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
(5)K+、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 ____。
(6)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7)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
(8)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酵母菌是否存在两种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一和装置二(新鲜的酵母与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
(1)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
(2)请将可能的几种实验结果补充完整,(提示:要求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此小组的同学还想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是否差不多,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实验发现酵母菌进行两种呼吸方式中产生的CO2不一样多,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要多,是否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也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也多一些呢?
作出假设:等量的酵母菌分解等量有机物越彻底,产生的CO2越多,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散失的热能也就越多。
实验设计:如下图
①此学习小组设置装置1和装置2的实验属于(填“对照”或“对比”)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②要想知道假设成立与否,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记录实验结果时观察的指标应该是。
下图图甲表示某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
如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
(1)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______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释放的C02是在第____阶段产生的;H20是在第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阶段。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0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0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试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 ,可观测的指标是 。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 。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