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 B.苏伊士运河战争 |
C.1961年越南战争 | D.古巴导弹危机 |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
①三大改造的进行②一五计划的完成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A.①②④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申明以“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天职”。下列内容能反映这一宗旨的是
①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②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③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④倡导文学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精英”主导到“平民革命”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A.井冈山斗争 | B.辛亥革命 |
C.国民大革命 | D.抗日战争 |
某中学的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右图。下列诗句可能与该研究性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是
A.“金田号吹响,遍地义旗扬” | B.“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 |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D.“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 |
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农民经济负担沉重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