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②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④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十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十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十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