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祖咏①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③,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祖咏:唐代诗人。 ②三边:泛指边陲。 ③胡月:胡地之月,边地之月。下面对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心惊”中“客”指登临之人,而“汉将营”则暗示其是己方阵营。 |
B.“三边曙色动危旌”句中,“危”是“颓危、将倾”的意思。 |
C.“沙场烽火连胡月”句中,“烽火”一词表明战事是由外敌入侵而起。 |
D.“投笔吏”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请长缨”则是用终军请缨典故。 |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临燕台遥望蓟门,以“心惊”感受引出下文着力进行刻画的战场。 |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战斗场面的宏壮背景。 |
C.“海畔云山”刻画了蓟门地势的险峻,“拥”字则烘托出蓟门的坚如磐石。 |
D.全诗着力运笔勾勒山川形胜,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 |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
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的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这两首诗的尾联中都有一个“笑”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①试对薛诗前两句中加点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答:
②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
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盟 台 夕 照
(明)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⑵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