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祖咏①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③,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祖咏:唐代诗人。 ②三边:泛指边陲。 ③胡月:胡地之月,边地之月。下面对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心惊”中“客”指登临之人,而“汉将营”则暗示其是己方阵营。 |
B.“三边曙色动危旌”句中,“危”是“颓危、将倾”的意思。 |
C.“沙场烽火连胡月”句中,“烽火”一词表明战事是由外敌入侵而起。 |
D.“投笔吏”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请长缨”则是用终军请缨典故。 |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临燕台遥望蓟门,以“心惊”感受引出下文着力进行刻画的战场。 |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战斗场面的宏壮背景。 |
C.“海畔云山”刻画了蓟门地势的险峻,“拥”字则烘托出蓟门的坚如磐石。 |
D.全诗着力运笔勾勒山川形胜,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北斋雨后①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