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注: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逐步蔓延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的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材料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将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角度说明如何培育“四有”公民?
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有: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人为排放“二次污染”、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专家认为:治理雾霾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材料二:在此次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江苏省,为此江苏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1)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谈谈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动着的价格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少数公共物品(如生产生活用水、电力、燃气、公交等)和公共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完全由市场调节会造成诸多弊端,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的价格一般由政府来制定。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行使公共物品定价权力时,政府应如何提高决策的权威和公信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面深化改革议题确定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下成立文件起草组,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文件起草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运用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决定》起草过程体现的道理。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个人创业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选择。但“100人创业,90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其实,能选择自主创业,其进取精神就令人佩服,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时机,提高自己,适应环境。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抱怨,等待和迷茫是毫无意义的。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回答
(1)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
目前,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金额、笔数逐年上升,并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一些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精心规划,以其雄厚的资本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如何扎根海外市场、融入当地社会,如何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服务,依然成为制约海外并购企业的瓶颈。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推动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