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48-49题。对该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是
A.河流 | B.盛行风向 | C.地形 | D.铁路 |
随着该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合理的区位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根据广州有关规定,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据此回答题。以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 | B.10 000 |
C.6 000 | D.4 500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2012年2月18日人民铁道网消息:为期40天的2012年全国铁路春运于2月16日落下帷幕,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2112.2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结合下图回答题。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
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人口老龄化 | D.婚姻家庭 |
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
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春节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据此完成题。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 |
B.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 |
C.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 |
D.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 |
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 |
B.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 |
C.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D.制约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下图,回答题。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 B.远离东部 |
C.人口数量少 | D.经济落后 |
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 B.甜菜 |
C.橡胶 | D.青稞 |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