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电子邮箱、QQ、博客、微博……这些新兴的网络技术不断向我们走来。“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已经成为了最新的网络问候语。“围脖”(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同时可以实时“f0lLow”(跟随)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微博的特点是简单、迅捷、互动性强,和博客相比更有人情味,使用者只需用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就可以在网上传播和交流。这符合当前网民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1)请你谈谈“微博”的兴起及其特点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知识。(4分)
一位媒体评论员说: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字数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注: “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 (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2)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8分)
(3)假如你也喜欢织围脖,请你尝试在你的微博中发布一段文字。(6分)
要求: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
②围绕“加强绿色网络建设,发挥网络积极作用”主题,谈政府和公民应该有哪些作为。
③字数限制在2OO字以内。
“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论坛等倡导人们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主要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
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 |
D.世界文化是民族文化产生存在的前提 |
“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时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上述事例表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
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 |
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
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来,公民姓氏选择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此姓氏选择权被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某法学专家认为,公民姓氏选择并非完全个人私事,今后公民不可以随意选择姓氏,国家也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就乱套了。如果你赞成这一观点,其理由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③姓氏选择应尊重个性特点,不应受传统道德束缚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断裂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