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3~4题。
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 | B.b | C.c | D.d |
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A.新疆、黑龙江、云南、海南 | B.内蒙古、宁夏、海南、福建 |
C.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 D.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
下列景观与④省区相对应的是
A.沙漠 | B.海蚀崖 | C.溶洞群 | D.蒙古包 |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 B.488 m | C.678 m | D.708 m |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河有瀑布分布 | B.①~②段大致自西南流向东北 |
C.②~③段流速最快 | D.③~④段流量最小 |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西、北、东、南端点,据图回答小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丙时差达6个多小时 |
B.乙地属于寒温带 |
C.丙地处于中日边界 |
D.丁地位于海南岛 |
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地近地面的温度中()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乙>甲,同时乙>丙 | D.甲>乙,同时丙>乙 |
比较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各点的气压值可知()
A.①=③=500hpa>② | B.④=⑥=1010hpa>⑤ |
C.③>⑥ | D.②>⑤ |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吸收 | B.②——大气散射 |
C.③——大气反射 | D.④——大气逆辐射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
A.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
B.反射作用的强弱与云层的多少及厚度呈反比 |
C.太阳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
D.可见光不会受到任何削弱,可以全额到达地面并被吸收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中()
A.起主要作用的是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汽 |
B.实现了地面能量的“零散失” |
C.降低了白天近地面的气温,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
D.地面辐射越强的地方,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