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到会2939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各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到一定比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 B.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
C.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 D.公民的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 |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汇,从区域发展空间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这主要是因为:
A.寻求最优目标,必须从整体着眼 | B.搞好局部,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
C.处理问题,必须承认联系的多样性 |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一般起促进作用 |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讲求扬长避短。“扬长避短”的哲学依据是:
A.发展的普遍性 | B.矛盾的普遍性 |
C.矛盾的特殊性 | D.发展的渐进性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这体现了: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最近5年,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排斥的 |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C.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变的 | 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性的和无条件性的 |
近十年来,中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稳健的”到“适度从紧的”,再到现在的“适度宽松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