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   )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百年一遇的冰冻雪灾。“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
①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2”地震发生后,巴州区广电局全体新闻工作者发扬不怕疲劳、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度采编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D.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日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中国的人本精神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又一次张扬。 2008年5月19日到21日,中国为地震中逝去的普通生命举行国哀,是因为人民群众
①就是指广大的劳动群众②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8年暑假,全国高校纷纷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哲学依据是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从第一届奥运会至今,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每一次圣火的点燃,都进一步打开了人类心中那扇永恒的文明之窗。因为
①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③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发展④运动发展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