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比如,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图2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回答3~4题。若某地水热状况与E和⑤地区相似,则该地
A.适宜亚麻和甜菜种植 |
B.有青藏铁路穿过 |
C.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
D.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为旱涝、风沙和盐碱 |
下列组合,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吻合的是
A.B与⑥ | B.A与④ | C.C与⑤ | D.B与③ |
读两幅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1~22题。不同陆地自然带中的植物群落特征差异明显,影响这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差异 | B.动物差异 | C.土壤差异 | D.水分差异 |
两幅图中自然带大致对应的是
A.H-甲 | B.C-乙 | C.I-丙 | D.A-丁 |
读下面四幅地貌图,回答19~20题。主要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对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 B.乙图所示地貌在我国新疆分布较典型 |
C.丙图所示地貌为河流三角洲 | D.丁图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
读我国部分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17~18题。图例M、N代表的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台风和地震 | B.寒潮和火山 |
C.泥石流和地震 | D.滑坡和洪涝 |
预防M灾害发生的措施主要是
A.跨流域调水 | B.植树造林 |
C.修建水库 | D.开山取石 |
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读图完成14~16题。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 |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网状分布 | B.“之”字型分布 | C.线状分布 | D.环状分布 |
影响图中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下列关于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猎文明阶段,土地质量较重要,人类对土地的作用和影响较小
②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重要,一些地区土地质量开始下降
③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用途多样化导致了土地数量不断增加
④后工业化阶段,生态环保用地、风景旅游用地增加导致人地矛盾加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