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学者评论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例如,不登不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B.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方化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下图是中国(1957-199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事权的分割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