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该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人口类型 |
少儿人口比重 (0~14岁) |
老年人口比重 (65岁以上) |
年轻型人口 |
40%以上 |
4%及以下 |
成年型人口 |
30%~40% |
4%~7% |
老年型人口 |
30%及以下 |
7%及以上 |
材料二: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
注释: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
材料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排名 |
国家 |
移民人口数 (人) |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 |
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 (%) |
1 |
美国 |
45785090 |
19.8 |
14.3 |
2 |
俄罗斯 |
11048064 |
4.8 |
7.7 |
5 |
阿联酋 |
7826981 |
3.4 |
83.7 |
6 |
英国 |
7824131 |
3.4 |
12.4 |
(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3)说出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
(2) 简述该地成为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C分别表示 、 (气候类型)。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 (填图中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
(3)与乙地区相比,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 ;③_ 。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 。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表
年份 |
人口(万) |
年份 |
人口(万) |
2 |
6 500 |
1110 |
12 000 |
25 |
4 000 |
1275 |
7 000 |
180 |
7 000 |
1350 |
10 000 |
220 |
2 500 |
1370 |
8 000 |
510 |
5 200 |
1570 |
15 000 |
608 |
6 000 |
1645 |
8 000 |
620 |
3 500 |
1852 |
44 000 |
750 |
9 000 |
1911 |
42 000 |
760 |
7 000 |
1949 |
55 000 |
980 |
6 000 |
2005 |
133 783 |
材料二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表
年份 |
2 |
140 |
742 |
1102 |
1491 |
1820 |
1933 |
1990 |
2000 |
百分数/% |
81 |
59 |
60 |
41 |
40 |
33 |
38 |
43 |
43 |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两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______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