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早春给农田盖薄膜,主要是通过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哪种因素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
| A.热量条件 | B.光照条件 |
| C.地形条件 | D.土壤条件 |
北半球夏至各纬度昼长:20°N昼长为13时13分;40°N昼长为14时51分;60°N昼长为18时29分。该图所示为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回答问题:
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中夏至日某地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该地最可能为
| A.南京 | B.北京 | C.哈尔滨 | D.广州 |
如果—架飞机沿60°N某地以每小时1670KM的速度向东飞行,则飞行员见到昼夜更替情况是:()。为了和当地时间保持一致,应将钟表作何处理:()
| A.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
| B.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
| C.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
| D.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拨慢一小时 |
冬至日(12月22日)凌晨4点(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 (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 (60°N、80°E)。据此回答问题飞机途中航向 ( )
| A.一直不变 |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
|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 | D.先朝北后朝南 |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 )
| A.16小时 | B.12小时 | C.20小时 | D.24小时 |
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问题。
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 A.荆州(30°N,112°E)正旭日东升 |
| B.哥本哈根(56°N,13°E)市民看太阳位于东南天空 |
| C.圣地亚哥(33°S,70°W)某游客正在观看日落景观 |
| D.日本神户(35°N,135°E)午阳高照 |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该日,关于图中P地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 A.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 |
| B.当地地方时间18时日落 |
| C.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
| D.出现日食景观 |
该图是某地海岸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比例尺为1:50000,图中每一方格的边长为2厘米。读图回答问题。
与本区域沿海的其他位置相比,渔港M的区位优势是
| A.风浪小 | B.海岸地势低平 | C.航道深 | D.不封冻 |
若在甲处建一储运仓库,需将所在小山头沿50米等高线铲平,平整后的土地面积约为
| A.0.1km2 | B.0.3 km2 | C.1 km2 | D.2 k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