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为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年末全国人口数据”,据此回答4-6题。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实现了重大转变,已经进入
A.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D.混合型人口增长模式专家说,“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
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快;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
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
B.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 |
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
关于太阳辐射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B.太阳辐射能绝大部分可以直接到达地表 |
C.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比较均匀 |
D.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以及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
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 B.太阳系 |
C.总星系 | D.河外星系 |
读甲、乙、丙、丁四条河流量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依次代表湄公河、底格里斯河、恒河、塔里木河的是
A.甲、乙、丙、丁 | B.丙、丁、甲、乙 |
C.甲、丙、丁、乙 | D.丙、乙、甲、丁 |
依据上题判断,影响甲河A、B、C三个汛期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西南季风、气温、准静止锋B.准静止锋、气温、西南季风
C.气温、热带气旋、西南季风D.气温、西南季风、热带气旋
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实线)和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虚线)。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该地冬季气候特点是
A.温和多雨 | B.寒冷干燥 |
C.高温多雨 | D.寒冷少雨 |
该地最可能位于
A.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 | B.中国混合农业区 |
C.西欧乳畜业区 | D.新西兰乳畜业区 |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方的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据图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①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
②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
③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
④地形封闭,各大洋水汽都难以到达,但有四周高山冰川的融水⑤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冷夏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该地区的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山脉“阴阳脸”。关于“阴阳脸”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A.阳坡温度高,不适合树木生长 |
B.阴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合树木生长 |
C.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
D.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
关于伊犁河谷种植业发展的主导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 | B.灌溉水源充足 |
C.热量条件较好 | D.土壤肥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