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读“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资料图(图10),回答29-30题。关于甲、乙两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机动车总量比乙城市少 |
B.甲城市的道路网密度比乙城市大 |
C.甲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比乙城市严重 |
D.甲城市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比乙城市严重 |
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是
A.发展轨道交通 | B.减少道路网密度 |
C.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地面积 | D.机动车分单、双号出行 |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
C.海水的堆积作用 | D.河流的堆积作用 |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碳氢化合物 | D.悬浮颗粒 |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A.无限性 | B.可再生性 |
C.季节性 | D.非可再生性 |
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 B.19% | C.20% | D.21% |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温室效应 |
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 | B.③ | C.④ | D.① |
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
A.150—205、250—300 | B.100—200、200—300 | C.150—200、200—250 | D.100—150、200—300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杭州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