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建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例如: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

A.建国 B.跃进 C.援朝 D.红卫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在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