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变奏

阶段
主调
内容
第一阶段
1990年代
谁为主导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看好市场化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医改变奏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新医改启动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材料二  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先选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获得翔实丰富的经验;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本题14分)以下材料摘自某中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 月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 大多数中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三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衣服,有些同学节衣缩食,有些同学不惜向别人借钱,有些同学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一定要满足自己的欲望。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对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心理。(6分)
(3)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4分)

(本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由于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许多地方的房价
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大中城市的房价更是令人堪忧。
材料二 2010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在工作报告中提出,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继续把住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要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研究促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促进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⑴在我国,哪些因素在拉动房产价格的不断上升?(6分)
⑵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不少地方的房产价格开始回落,宏观调
控措施初见成效。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8分)

材料一: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延续往年的火爆,报考人数超过了146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00:1,而竞争激烈程度排名前十位的职位,无一例外地超过了2000:1的比例。一方面是热门职位被争抢到“烫手”,另一方面却仍有62个职位无一人通过资格审查,往年惯常冷门的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今年继续坐“冷板凳”,很多职位无人问津,真可谓冷热两重天!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工作经验、资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职位。二、特殊照顾考生人群数量少,如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员办事处的职位指定须具备西部志愿者身份才能报考。三、职位属于一线,工作较为艰苦。
材料二: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08年9月18日,国家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问题:⑴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⑵如果企业没有按《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办事,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钱打交道。高二⑴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高二⑴班收集到的本班王同学的以下有关材料:

8月份家庭收入
8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8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2300元
1800元
350元
300元
600元
300元
1400元
2050元
900元

(1)根据材料,王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2)如果就王同学的消费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耐药、高致病性的难辨梭状菌在北美和西欧流行。仅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地的爆发就造成7000名重症患者和1300人的死亡。万古霉素曾被誉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失守后,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碳青霉烯抗生素。就在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入尾声的几天后,人们又听到了所谓的“末日细菌”的坏消息。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又出现了“超级病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一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末日超级病毒。

(1)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抗生素有没有最后一道防线?为什么?

(2)有人担心,末日超级细菌将在全球散播,无药可医。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这种过度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