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数字与世博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和谐城市”理念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参照例举,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资料。(答案填入表格)
(2)从哲学角度,说明改善城市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人性化管理,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的道理。
(3)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才能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无论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还是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梦想,都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在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2)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优秀家风传承的意义。
(3)建设优秀的家风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国因法而强,民因法而富,党因法而治,各项改革事业因法而趋成。
(1)法治的作用就是为改革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清爽的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成本。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法治如何通过降低改革的成本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长期的立法工作中,我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如何在立法过程中确保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材料一: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化消费潜力,必须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丈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材料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靠改革。过去3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仍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因此要坚定不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还要继续抓好户籍、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材料一:法治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同志对《决定》所作的说明在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强调:“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特点之一,是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消费需求看,我国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一经济新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廉”具有丰富的内涵:廉者,不贪、不受;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廉”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观念,不仅掌握权力的人要廉洁奉公,百姓也需要以“廉”修身。
现实生活中,“廉”的典范令人们交口称赞,如最美乡村干部、最美检察官、最美法官等群体的事迹广为传颂,净化着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灵,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同时,某些不良现象对“廉风”造成严重冲击,如:有的人一切向钱看,私欲无限膨胀;有的官员腐败触目惊心;有的企业制假售假;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廉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古人说“廉”就是“有分辨,不苟取也”,强调获取利益要有原则,知道何者“不可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前弘扬“廉文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在“可为”与“不可为”之中进行取舍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3)有人指出,反腐倡廉既要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将反腐倡廉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德”与“法”相辅相成。请你从这两个层面选择其一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