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表1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将乙烷与乙烯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烯 |
B |
蔗糖溶液,加入稀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
确定蔗糖是否水解 |
C |
向酒精加醋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
D |
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验证苯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B.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
C.0.1 mol铁在0.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
D.常温下,1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在“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下列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A.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 |
D.加大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
常温下,将Cl2缓缓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至②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H2O ="=" ClO-+ 2H++ Cl- |
B.③处表示氯气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C.②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所存在的具有氧化性的含氯元素的微粒主要有:Cl2、HClO、ClO- |
D.从反应开始至②点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
将0.4mol体积比为1∶1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50mL1mol·L-1的丙溶液中,无沉淀产生的是
序号 |
甲 |
乙 |
丙 |
A |
Cl2 |
SO2 |
Ba(NO3) 2 |
B |
HCl |
CO2 |
石灰水 |
C |
NH3 |
SO2 |
Ba(OH)2 |
D |
NO2 |
SO2 |
Ba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