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五 有机构预测,石油储量可支配的能源极限,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可以供应165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同步上升,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2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20年。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人类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超过抵消收益的临界点。戴利教授曾说:“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
(6)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的观点的哲学启示。
材料六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机遇。2009年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
(7)结合材料五,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述做法的基本理由。
材料一 2011年3月10日,某市政府对大白菜、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对此,有人认为政府的“限价令”一出台,菜价应声而落,这才是地方政府的应有作为。也有人认为,“限价令”保卫了市民却伤了农民。这时候谁替菜农着想?看看价格日益飞涨的化肥,看看打着滚往上翻的种菜成本,菜价能不涨吗?
(1)你是否赞同政府出台“蔬菜限价令”?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2011年被称为“微博崛起年”。许多政府部门开通微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大批网友登陆微博,反映民情、民意。“微博问政”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畅通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增强了公民的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民主进步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微博问政”的积极意义。
(14分)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1)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6分)
材料二: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8分)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市场供求和物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实施“菜篮子”工程既“找市场”又“找市长”的经济学依据。(10分)
材料二 2010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为此,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20lO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从而提高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
(2)材料二中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一话题也引起了某校高三年级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上网、辩论、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获取了相关信息。
信息一: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认识
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学生、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6010—2020年)》。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信息二: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行动
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2011年2月19日、20日,由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盟和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盟,分别在全国各地展开角逐。至此,两大招生联盟正式拉开了“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的战幕。
(2)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为“让高校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向政府提出至少两条建议。这些建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向政府表达?
有人认为“收入翻番之后,未必你就更富”:一个月收入两万的人,与一个月收入一千的人,在2015年后,“收入翻番”的结果会如何? 2011年为通胀设置的警戒线,已放宽到了3~4%,如果“十一五”期间实现收入翻番,物价上涨是否会大幅度地被“推动”?
有同学认为,“只要实现收入翻番,就一定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