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八大 |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崇奉古代雅典民主的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雅典民主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其原因是 ( )
| A.雅典民主具有不可复制性 | B.雅典民主并未影响现代民主 |
| C.雅典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 | D.雅典民主有性别和种族歧视 |
某朝廷讨论调兵平叛时,一位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税养兵,当命令其出兵时,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还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所以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功效。”该官员最可能是( )
| A.汉代周亚夫 | B.唐朝李德裕 |
| C.宋朝王安石 | D.清朝曾国藩 |
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 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 |
| 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 |
| 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 |
| 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B.“天下一家”“大一统” |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
|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