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 |
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
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B.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
C.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
D.批判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
有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通过对联或谚语为载体的形式,来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 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 .1个 B.2 个 C.3个 D.4个
我们传统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
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 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
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 |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大环境的影响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体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
A.儒家学派 | B.道家学派 | C.法家学派 | D.墨家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