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市某镇党委书记在工作中总结出了“沉下去,办实事,变角色”的9字口诀,
使得这里基层干部的工作深受群众好评。曾被称为“寂寞的村庄”的王湾村牛嘴沟小组,
一直过着“走在沟底下,难见一线天”的生活,东西进山要靠人扛驴驮。镇领导筹资300
万元为他们修路,带领他们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愿望,他们高兴地说,党不仅把人解放了,
而且把驴也解放了。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具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②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
③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
④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采取孤立和窒息政策,到195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但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这时候,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A.发展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
B.发展工业,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C.寻求苏联帮助,学习苏联的经验 |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这主要反映了()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B.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C.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善 |
D.当时经济成分单一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这说明()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
B.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D.扩大了收入的差距,应该纠正 |
“一五”所完成的国家投资总额中,工业的比重占第一位,共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这一结果有助于()
A.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B.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C.实现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 |
D.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是()
A.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B.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
C.已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