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表一: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对比

年份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A)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B)
城乡人均收入比
(A/B)
1978
343.4
133.6
2.57
1995
4283.0
1577.7
2.71
2000
6280.0
2253.4
2.79
2008
15781.0
4761.0
3.31
2009
17175.0
5153.0
3.33

表二: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单位:元)

 
前五名
后五名
城镇
北京
上海
浙江
广东
天津
海南
西藏
甘肃
青海
新疆
26738
26675
24611
21574
21430
13751
13544
13025
12692
12120
农村
北京
上海
天津
浙江
江苏
西藏
陕西
云南
甘肃
青海
11986
11385
10675
10008
8004
3532
3500
3369
3355
3346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解决表一、表二中出现的问题?
                                                                                            
                                                                                            
                                                                                             
                                                                                            
                                                                                            
                                                                                            
                                                                                            
                                                                                             
(3)结合材料一,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
                                                                                            
                                                                                            
                                                                                            
                                                                                            
                                                                                            
                                                                                             
                                                                                             
                                                                                            
(4)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的相关知识说明做好民族地区扶持工作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口。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探路。总体方案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十几个方面。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材料二“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城“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对此,某同学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简政放权,杜绝政府干预。
  材料三 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四 2013年11月12日,以改革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指出,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依据(8分),并结合材料二对某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四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苏经济通过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但“四大建设”和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并不矛盾。江苏经济发展既需要“大家闺秀”,也需要“小家碧玉”。首先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其次大企业起龙头作用,中小企业跟随,不可缺少,相互不可替代;再次,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大企业“大而强”小企业也可以“小而强”、“小而精”。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在促进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形成了依托深厚的水乡文化积淀、毗邻上海文化创新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与动漫、艺术创作为主的浙北文化产业带;依托商贸流通及东阳横店影视的知名品牌,发展影视制作、文化产品流通、影视服务等为主的浙中文化产业带;依托沿海独特的海洋文化大气的底蕴,发展海洋旅游、演艺娱乐为主的浙东海洋文化带;依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艺术创作为主的山水文化气息的浙西生态文化产业带。
(1)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江苏省处理““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关系所带来的启示
(2)据此有人认为,发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就能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09年我国的就业情形

【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3%,国际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7%。
材料二 自2012年4月日本实施“支援和培养下一代对策推进法”以来,一些企业为了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引进推行在家办公这一工作方式。这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日本总务省已经开始了“在宅勤务”的试点工作。后据调查来看,有83%的人认为在家办公比在办公室更能集中精力,78%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下一次试点工作。日本总务省决定,今年9月开始允许部分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职员在家办公。
材料三 2013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新生代农民工,跟当初进城的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学历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这告诉我们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就业问题重视起来,党和政府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的经济信息。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说明大多数日本民众支持“在宅勤务”的原因。
(3)有人认为“只要做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和谐共‘舞’,就能解决就业难、用工难的问题。”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个观点进行分析。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探索。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5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实践证明,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要简政放权,给市场松绑。有人据此认为:“减少政府的干预,就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