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拓展到林地,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
①林地所有权转归农民
②使林业成为农业的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③农民享有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④调动农民育林积极性、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根据材料回答1~2题。这场危机的起源地是美国,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
B.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
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
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须渡过一个“寒冬”。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中小企业“过冬”的有
①政府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②大幅裁员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渡过难关的最有效途径
③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适应动荡时期的市场需求
④国家由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11月6日 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52元。 2008年4月10日 ,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9920元。材料表明
A.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 B.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 |
C.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 | D.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
材料一、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材料二、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2015年实现零关税。
⑴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消费者、企业和国家有何积极意义?
⑵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2010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在广州铁路集团的广州和成都铁路局的成都等37个火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购票旅客将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一人一票,进站需验票。试行火车票实名制()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运期间旅客出行的困难
②有利于维护公平售票秩序
③能从制度上完全杜绝票贩子的倒票行为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低碳社区,是指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居民从居家、办公、休闲等各方面予以配合。据此回答1---2题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跟进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把冰箱温度调得太低,定期除霜,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留有10毫米以上的空隙;缩短淋浴时间;自制果汁,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草和化纤材料等。低碳社区的建设()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将促进低碳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低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③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④低碳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实际上,在不同区位和地理条件下,低碳社区所面对的资源环境条件不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具体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